当前位置: 首页 > 铝合金门窗

中国气候决策强势不计成本 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

时间: 2024-03-06 03:33:46 |   作者: 铝合金门窗

  青年代表提问:您提到中国现在的状况下,中国在决策中占一个很主导、强势的地位,以NGO为代表的公众的社会,他们的声音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态势,可能两方面的交流和沟通不够多。第一个问题,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能源方面,到底政府的决策哪方面没有倾听社会的声音,做得不够?另外,作为NGO组织,在和政府、企业沟通合作方面,还能做一些什么?

  吴昌华:最近中国很多城市都在关心城市低碳发展。NGO做了国际案例的研究,希望从国际经验中吸取一些对中国城市管理者有用的东西。有很多的发现。其中有一点我们再三强调的,就是参与式的决策过程。从国际讲,城市一级、地方一级,其实政府已经带头要低碳、更清洁、更环保,这个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国际上众多的城市,都设定了非常明确的方向。它不是一个政治家或者一个政客一拍脑袋说我就想设这么一个数,这个城市就照着这个数去做。

  相反,大部分的城市决策过程是大家关键利益相关方聚到一起,共同理解这个城市的现状,设想未来该如何走。这样的一个过程,有几点好处。第一,大家有共识,因为大家都住在这个城市,是利益相关方,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大家共同参与所设计出来的具体目标,大家肯定是有认同感的,所以他执行起来肯定会齐心合力。我们也在研究中国城市发展的问题,就发现尤其城市一级的决策过程中,这是非常欠缺的。真正参与这样的一个过程的,还是仅仅局限于政府和政府相关的信任的几个研究机构,没有更大范围的把企业、公众纳入进来。这最终会牵扯到它的有效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NGO的角色很独特。为什么有NGO,因为很多事情不是政府能做的或者企业能做的。尤其在能源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大的框架之下,要真正推动这场社会的根本性的变革,它是一张网。这是生态系统的网。不是政府说风能好我就做了,或者一个企业说这个布局好我就做了。这样的一个过程需要政府扮演起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企业扮演起企业应该扮演的角色,NGO和公众应该扮演其他的角色。尤其关键的是这几个相关方,不是他们各自为政,他们之间应该更好的携起手来。肯定有矛盾,没关系,只要有一个决策过程,大多数人应该是携起手来,有一个对未来远景的共同理解,才可能把我们设想的未来真正的创造出来。

  姜克隽:不同的机构有不同机构的定位。NGO也许在国家具体政策里不是具体参与,但是NGO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青年代表提问:我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我一直比较关注环保方面的事业。我发现社会上的那些污染排放,无论是碳排放还是其他的污染物,社会上企业都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对于让企业心甘情愿的去参与到环保、低碳的行动中来,我们要说服他们的话,最大的困难在哪里?以及我们现在最迫切地需要做的方向,是什么?

  张跃:回归到本来的东西,如果他知道这一切是属于缺德的,是害命的,够够了。他只要知道这一点,据说最近三聚氰氨又出现了,这是属于没有做人的资格的人的做法。你明显的知道你有条件减少污染而不去做的话,那就是缺德。那就用道德的感召,或者用我们鄙视的眼光,或多或少是要制止他的。如果有人去呼吁,有人去动员,他会忧虑别人瞧不起他,反对对是什么后果,如果他道德方面麻木一点。这么多东西就够了。不要弄得特别复杂。就强调一个做人的基本的道德。企业或者企业家,如果不建立这样的一个东西的话,后果就很严重。如果我们把事情弄得很复杂,企业做不下去怎么样,他最多回归到一个普通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就强调一个道德。

  青年代表提问:国内现在有很多能源类的企业为减排做了很多贡献,但生产设备的时候也会产生污染。最近看到一篇报道,国内很多生产新能源设备的,都是出口给外国了。我有一个疑问,我们把皮剥了,把果实送给外国人,把果皮留在我们自己国家给自己产生污染。

  张跃:你讲的是污染转移问题。不管是清洁能源还是一般的消费品,都是这样的,污染在中国,很漂亮的、清洁的东西在他们那里。我相信政府、何教授都关注那样的问题了。至于清洁能源是不是真正的清洁或者制作的完整过程中的污染是不是使用的过程中能回收,这个要一项一项的评价。你们在园区里注意到了,到处都是远大中央空调的机房,我们叫低碳世博示范点,整个园区几百个场馆都是我们的空调。非电空调很简单,比用电空调减少了一半的排放。有人说,不是清洁能源,也烧气。他是烧汽,但他烧得少一些。其实我们现实中有很多可以减排的东西。把这么多东西优先用好。至于是不是要花很多昂贵的钱或者不确定性的核算去发展清洁能源,倒不是最紧迫的。能够看见减排就很重要。我们在世博园区减排的二氧化碳是7.3万吨,半年时间。所以叫低碳世博。

  青年代表提问:关于政府、NGO、企业和公众的沟通方式,比如政府意志如何传达给他们,或者NGO的调节怎么样影响政府,以及企业如何行动、如何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何建坤:我们要走出一条低碳的发展的路子,政府、企业、NGO、公众都得要一起努力,构建一个全民的节能减排的机制。政府主要要起一个引导的作用。不论是在政策方面,还是在一些导向方面,都要引导公众来走一个低碳生活、低碳发展的路径,它主要是一种政策、法律、法规的导向作用和一些强制性的手段。企业一个方面要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单单是追求个人的企业利益,要讲社会的责任,而且这种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企业的形象,也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所以从企业自身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体现它保护全球气候、履行企业责任来看,都要结合起来,生产低碳产品,进行节能减排的活动。公众是更重要的,他是整个社会向低碳发展的一个社会的基础。要把整个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作为一种社会的公德来体现。过去,一个富人只要钱来得合法,你自己能买汽车、买飞机,你消费,别人无可厚非。但现在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就会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会影响到别人的生活和福利。这就是一种社会的公德。所以要把低碳消费作为社会公德规范和制约社会的消费行为。这样结合起来之后,NGO会发生很大的作用。在很多法律和法规不起作用的地方,就要靠道德制约。NGO在提倡一些先进的行为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样就有助于全社会形成一种低碳社会的建设的格局。我想,大家都要为这件事做出自己能做的点点滴滴的一些贡献。谢谢。

  青年代表提问:公众环保意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引进,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对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来说都很重要。在座各位如果掌握某方面的资源或者一个政策的制订,或者一笔钱的应用也好,你们更愿意把这个资源投入到哪个方向去?

  何建坤:发展低碳经济,这是要多种政策手段、多种技术同时结合起来用的。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最重要的支撑。未来经济要发展,我们要尽量的少用能源,而且要尽量多的用不排二氧化碳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这个需要技术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这是最重要的支撑。但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要减少对能源的消费,这是公众的理念、公众的行为方式,很重要的一种导向。技术创新,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和推广先进的技术产业化。对公众,更多的是引导、法律政策手段的运用。当然我们也会鼓励大家使用低碳环保的产品。既要有技术,又要有政策,又要有理念,又要有公众NGO各方面的行动。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完成这样的转变。不是哪一个方面能够决定的。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动、不同的途径,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很难讲哪个方面更重要。

  青年代表提问:哥本哈根会议巨大的碳排放一直无人问津,包括今天的会场我一直冷得发抖,我相信这个温度不会高于26度,我想我们没严肃考虑过自身的碳排放和碳综合的问题。国内现在很多时候是一些央企、民企,是外企在积极的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但央企、民企一直很回避。

  张跃:我们坐在这一个地区,除了穿西装的感到舒服,我们都感到有点冷,主要是因为我们忽略了我们的行为。我不知道该找谁,空调是我们送过来的,但他应该调调温度,他不应该调得很冷。很多污染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失破坏的行为,是我们不经意中发生的。为什么大家读书,就是要让你掌握知识,用知识的眼光或者用长期有效的理性的方法、技术的方法来解决我们大家常常忽视的问题。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有一笔钱,重点应该投哪里?我觉得应该投在我们大家常常忽视的地方。比如冬天你的窗帘挂在房子里头,夏天了挂在外面就完全不一样,90%的光热就挡住了,格外的简单的。把窗户两层玻璃换成三层玻璃,格外的简单。把铝合金窗框变成塑料窗框,灯泡换成节能灯泡等等。现在的建筑能耗中国是占了40%,全世界中等水准是50%。我们温室气体贡献建筑大概贡献了30%到40%。所以如果有什么钱,或者我们注意到西方世界有钱投到哪里,就投到建筑的隔热、节能方面。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Alessandra Rich品牌的礼服裙出现在每一个重大活动中…[详细]

  搜狐绿色“寄望坎昆”系列特别策划:30人观察团微博直击坎昆气候变化大会…[详细]

返回